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中小学题库 21世纪教育排课软件阅卷系统
中小学题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考点: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谕纪泽纪鸿
    曾国藩
    字谕纪泽、纪鸿①儿:
    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②局势万紧之际:l861年3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③左军:即左宗棠的军队。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④起复:指官员为父母眼丧规满,复任官职。⑤广陵之散:魏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从容弹奏此越,弹奏完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军能景德镇、乐平之贼破:击败% L b4 X' ]) \( a- A& d7 X0 d. C: ?
    B.薄有浮名,兼兵权秉:拿着
    , J: a0 ^2 Y1 G1 L' P
    C.余久处间行:行伍,指军队& N4 C2 K3 @ B8 U
    D.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祥致:招来1 B- f5 C O) h8 \8 G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部直接体现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一组是(3分)
    ①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②起复再出,意尤坚定
    ③切不可涉历兵间         ④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⑤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⑥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A.①②⑤1 d% i+ \6 Z: B B.①③④( F1 _8 `! S6 W+ N* i$ ?* c: _ C.②⑤⑥8 J/ F8 J1 J5 E5 f- g3 O* i D.③④⑥8 @ _4 D+ B4 i+ c- K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四面都被阻塞后接济断绝,友军军情难料等原因,曾国藩深感部队已深陷危境。- d+ Q6 i$ \3 ^( N6 U
    B.曾国藩曾担心自己突然病死,这主要是因为他诗文和书法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 M1 b, D1 X, Y
    C.从军的经历使曾国藩认识到带兵打仗难见功业,容易造孽和留下被人非难的口实。# d8 b5 ^) G h) I0 @3 f
    D.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郑重地告诫两个儿子,乱世中金钱会招来灾祸,节俭方能养福。- h h6 h! B2 C3 ^: \! Z! h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4分)
    (2)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2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方②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
    【小题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张朴村墓志铭
    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余初至京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相镇以名;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在君见谓义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④。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又逾年,然后归。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不能行,再书辞。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禫⑦,子孙请少进肉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
    铭曰:敛其容,志则强。居虽蔽,闻既彰。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注: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②朴学、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③谳(yān):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④咍(hāi):讥笑。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⑥箚(zhā)子:古时官用上奏 的一种文书。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进取者务:谋求- E3 O( Z, \1 U4 b B.多文藻矜:夸耀7 G+ I9 T6 g; d( e
    C.余诘其所以然间:私下7 c( ]1 _( V# S+ L1 J. F D.君不肯固:本来# g% K0 g7 _$ M
    【小题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可“敛其容”的一组是 (   )  
    ①独阴以名义自砥    ②每欲引手,君辄曲避     ③而君淹留逾时
    ④遂无列荐者    ⑤君内行饬修    ⑥将终,语不及私  
    A.①②③
    $ J4 Y* C. f7 V& L e
    B.①②⑤! L+ U' ^& _' J/ M/ S0 N C.③④⑥5 Y0 ]6 @7 D/ _0 M, X D.④⑤⑥; ^' `" j4 @; L5 W0 i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上 书给安溪相国。; a$ C, ?% J. Y+ b8 ^6 C% a2 b. Z
    B.张朴村认为义是不可以因为苟且停止下来的,只因这一观点与众不同,所以大家才 纷纷讥笑他。# S& M/ N) A1 f
    C.与张朴村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个获得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他们每每想要伸手援助他。
    & T( P0 L7 B3 B9 b! ^( C- _. j
    D.张朴村临终前表示自己此生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君臣大义,而且认为这是他自己 的命运所致。
    : e; D, O h+ d8 F) H5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                                                                        
    (2)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查看解析

  • 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②子曰:“当仁不让于师①。”(《论语•卫灵公》)
    ③淳于髡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③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离娄上》)     
    〔注〕 ①不让于师:不必按“师道尊严”之礼谦让。②淳于髡:战国时齐国有名的辩士。③权:变通。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看法。(3分)
    【小题2】孟子为什么赞同“嫂溺,援之以手”的做法?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i; C( H) \7 ]5 O) B B.赵明府延其子延:请. K `' M _, i; Y3 a: c; Z+ _
    C.不可胜数固:本来( j7 i1 V2 g" G" B& i; U' T D.此殆灵气所钟:集聚
    N! a. Z, F8 e8 b: h6 e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0 E( A$ f' B% K B.①③④2 Q% P. K- \3 Q- H7 ` b1 N' j C.②③⑥& b. I) i1 _) C0 ^" b; ^; h: @ D.④⑤⑥. K) `: ^; H1 P$ [' e" `) B Q9 M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3 a3 g g. F5 S' O8 X! A$ ^, `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2 E1 P) _& d4 F* W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4 h7 a5 e+ U6 e; _9 f4 j; j' L+ Y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C$ M. ?* I0 j8 i!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
    【小题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3分)
    【小题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裴冕,字章甫,为河东冠族。以门荫再迁渭南县尉,以吏道闻。御史中丞王鉷充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冕虽无学术,守职通明,果于临事,鉷甚之。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冕独收鉷尸,亲自护丧,于近郊,冕自是知名。玄宗幸蜀,诏太子充天下兵马元帅,以冕为之副。冕遇太子于平凉,具陈事势,劝之朔方,亟入灵武。冕与杜鸿渐劝进曰:“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若逡巡退让,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臣等犹知之,况贤智乎!”太子曰:“南平寇逆,奉迎銮舆,退居储贰,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也?”冕与杜鸿渐又进曰:“殿下藉累圣之资,有天下之表。忧启圣,正在今日。所从殿下六军将士,皆关辅百姓,日夜思归。大军一散,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凡劝进五上,乃依。肃宗即位,倚以为政。
    冕性忠勤,悉心奉公,得人心。然不识大体,以聚人曰财,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储积为务。人不愿者,科令就之。冕以幸臣李辅国权盛,将附之,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贬施州刺史。元载秉政。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会宰臣杜鸿渐卒,载遂举冕代之。冕时已衰瘵,载以其顺己,引为同列。受命之际,蹈舞绝倒。冕兼掌兵权留守之任,俸钱每月二千余贯。性本侈靡,好尚车服及营珍馔,名马在枥,直数百金者常十数。每会宾友,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自创巾子,其状新奇,市肆因而效之,呼为“仆射样”。初代鸿渐,小吏以俸钱文簿白之,冕顾子弟,喜见于色,其嗜利若此。拜职未盈月,卒,大历四年十二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裴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于临事,鉷甚之委:委任7 Q% \, J. F$ ]6 A. Z
    B.亲自护丧,于近郊瘗:掩埋( i5 Q; F7 `4 a/ [
    C.忧启圣,正在今日殷:众多5 R* W$ _0 Y6 a* e( W
    D.悉心奉公,得人心稍:逐渐" R: B3 X+ _4 B1 j+ T5 I2 A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冕侈靡嗜利的一组是(   )
    ①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      ②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
    ③俸钱每月二千余贯                      ④好尚车服及营珍馔
    ⑤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              ⑥冕顾子弟,喜见于色
    A.②③④
    3 Z5 `9 W" N2 K: a
    B.①④⑤
    # ?- T7 g$ _% O: D
    C.③④⑤
    " F( `% B: G$ C2 O+ D G
    D.④⑤⑥
    ' @0 c$ G" j/ ^3 \& B2 f# g% j( ]. B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冕精于吏事,不畏权贵。他入仕后忠于职守,开通明察,处事果决。王鉷伏法后数百宾佐唯独裴冕收敛了王鉷的尸体,亲自护理丧事,由此声名大振。7 T6 e$ K" Y% @7 K) g& `3 b
    B.裴冕忠厚勤勉,匡扶社稷。他一心为公,在玄宗入蜀后大力劝进,希望太子顺从天意人情登基即位,在裴冕等人先后五次恳切劝进后,太子才同意。- C& i) g( h0 e. c% J0 d2 j9 F
    C.裴冕不识大体,卖官度僧。他在肃宗倚靠他辅政时卖官鬻爵,把搜刮钱财视为要务,人们不愿意时,就用法令条律强迫他们,以致百姓怨声载道。$ d$ I9 K1 H" M6 N; a
    D.裴冕亲附权臣,身居高位。他与元载有旧,元载执政时因裴冕顺从自己而在宰臣杜鸿渐去世后引荐裴冕取代他,但裴冕就职不逾月而卒。0 T, ^/ L0 E5 C0 \; B3 d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
    (2)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书计通“才”/ F9 Z1 M( b: d" Q7 X- a8 g B.商以冀退让7 ^* L3 W. K. E2 L \
    C.融自刺不; W4 b8 [3 Y) G0 V! h/ j, \; U D.洛阳令收考授暗示* L7 S( ]$ Z1 W5 Z* `: C9 A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7 L1 K, F% e& N8 f8 M" b8 D1 g B.②④⑥$ [- d4 A4 _/ a$ j$ C C.①②⑥
    ( J1 _0 E6 V* i9 V0 I [9 J' _
    D.③④⑤# A: f, D: T: X+ Q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H) [! V2 R* K) Q/ L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8 `+ ?2 J2 U* N, ?$ @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O% j/ d/ A: Z6 g& B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5 P4 J' ]0 J. ]! X! I
    【小题4】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5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梦溪笔谈•自志
    沈括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嘴也。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翁边议谪废坐:因犯……罪9 N2 L/ @, Q! R4 i% Y- B B.腹堆而其间者庐:造屋0 @; P, Z2 I) Y7 g' G" \2 K2 C% Y* ? 
    C.其西于花竹之间荫:树荫9 [! C) g% L. d2 D D.竹间之可者燕:娱乐6 X1 V* j/ E, e6 j 
    【小题2】下列属于直接描写梦溪景致的一组是(3分)(    )
    ①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  ②巨木蓊然,水出峡中  ③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 
    ④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    ⑤滨槁木矣     
    A.①②③ ` U1 K4 [6 b. Y' a) Z, \2 N3 c B.②③④/ N4 c9 J' B; V5 Q) _ C.③④⑤* S# \0 a8 R1 b& I5 T, ] D.①③⑤. ]2 T4 h6 Z# ]1 M! ]8 H5 E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40岁左右做宣城太守时,用30万贯钱在县里买下了一块园地。0 Q2 D* I) c; F& P# ?" I4 g9 P2 B 
    B.后来作者放弃了熨斗洞建的房子,在道人准备的那个园子所在地京口的边缘盖了住所。- i) d2 ]6 g- B4 A5 T* Q% d C 
    C.壳轩、花堆阁、岸老堂、苍峡亭、杏嘴、萧萧堂、深斋和远亭,是作者住处附近优美而繁华的景致。6 ^( Y) H! ?4 \9 V6 c( ]8 d 
    D.作者与“三悦”在心中诗文赠答,把眼中所关注的琴、棋、笔墨、丹青、茶、吟诗、叙谈、酒,叫做“九客”。3 j9 @, B8 ?6 b0 P7 ]* T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                                                                              
    (2)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子罕》)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子路》)
    (3)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4)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篑:裝土的筐子
    【小题1】请简要分析选段(2)(3)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3分)
    【小题2】关于学习,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共同的观点,请根据上述语段内容加以概括。(3分)

    查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