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3-12-07 | 适用年级:七年级 | 在线组卷:【进入】 | 省份:全国 | 试卷类型:同步测试
如图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的一侧,透过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把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水瓶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关于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短 |
B.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长 |
C.移动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所指的方向会突然改变 |
D.在移动的过程中,看到的铅笔尖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
C.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用不透明物体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以下哪一种( )
A.只有下一半了 |
B.只有上一半了 |
C.仍是完整的像,只是亮度变弱了 |
D.像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 |
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置及镜头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
关于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飞机在海上进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 )
A.大于200 mm | B.恰为100 mm |
C.小于100 mm | D.略大于100 mm |
小王同学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他在用焦距较小的放大镜观察一枚风光邮票时(见图),在不移动邮票的情况下,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同时要保证观察到的像仍是清晰的,则他可以( )
A.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
B.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
C.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处于适当位置 |
D.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大的距离,眼睛处于任意位置 |
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 B.靠近透镜 |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
如图所示,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处,像成在Q处,把物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 )
A.P的左边 | B.PQ之间 | C.QS之间 | D.S的右边 |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
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
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
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与P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
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
C.一定小于8cm |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
A.靠近凸透镜,变大 | B.远离凸透镜,变大 |
C.靠近凸透镜,变小 | D.远离凸透镜,变小 |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远离透镜 | B.使屏靠近透镜 |
C.使屏向上移动 | D.使屏向下移动 |
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0cm | B.大于10cm小于20cm |
C.大于20cm | D.等于1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