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年级:九年级 | 试卷年份:2014年 | 省份:广东 |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 上传日期:累计组卷次数 | 下载word版
海内外华人,同仇敌忾,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向世界宣示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下列示威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呼口号:钓鱼岛是中国的故有领土; h+ f' P, S* E; Z9 _ | B.高举鲜红的五星红旗,齐唱 国歌; h+ f' P, S* E; Z9 _ |
C.焚烧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画像; h+ f' P, S* E; Z9 _ | D.极个别人违法打砸同胞的日系车; h+ f' P, S* E; Z9 _ |
(2分)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2)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
(4分)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观点来看,“美酒飘香”、“花香四溢”都是因为 。
(2)人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 。
(3)新型家用灭火器“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 。
(4)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1 j7 U( j% K% _6 V | 物质 1 j7 U( j% K% _6 V | 杂质 1 j7 U( j% K% _6 V | 试剂、方法 1 j7 U( j% K% _6 V |
A 1 j7 U( j% K% _6 V | O2 1 j7 U( j% K% _6 V | 水蒸气 1 j7 U( j% K% _6 V | 通过浓H2SO4洗气 1 j7 U( j% K% _6 V |
B 1 j7 U( j% K% _6 V | MnO2 1 j7 U( j% K% _6 V | 炭粉 1 j7 U( j% K% _6 V | 在空气中灼烧 1 j7 U( j% K% _6 V |
C 1 j7 U( j% K% _6 V | KCl溶液 1 j7 U( j% K% _6 V | BaCl2 1 j7 U( j% K% _6 V |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1 j7 U( j% K% _6 V |
D 1 j7 U( j% K% _6 V | FeSO4溶液 1 j7 U( j% K% _6 V | CuSO4 1 j7 U( j% K% _6 V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1 j7 U( j% K% _6 V |
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X0 j5 Z# b$ L/ K" V |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X0 j5 Z# b$ L/ K" V |
C.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 X0 j5 Z# b$ L/ K" V | D.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X0 j5 Z# b$ L/ K" V |
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
A.1、2、3 0 Y; b6 h! Z! f7 I | B.2、4、10 Y; b6 h! Z! f7 I | C.4、8、2 0 Y; b6 h! Z! f7 I | D.4、4、10 Y; b6 h! Z! f7 I |
菜地里绿色蔬菜叶片边缘发黄,小民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提出买的化肥是( )
A.K2SO42 G) S3 H5 M- Z6 h. K | B.CO(NH2)22 G) S3 H5 M- Z6 h. K | C.NH4Cl 2 G) S3 H5 M- Z6 h. K | D.Ca3(PO4)22 G) S3 H5 M- Z6 h. K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3 T" J3 f" L4 O2 M5 M8 T |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3 T" J3 f" L4 O2 M5 M8 T |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3 T" J3 f" L4 O2 M5 M8 T |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3 T" J3 f" L4 O2 M5 M8 T |
央视最近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饮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鱼粉、明胶合成鱼翅3 f8 N) O9 _4 f1 Z9 Z* ^; H | B.白酒中加入超量塑化剂使口感更好3 f8 N) O9 _4 f1 Z9 Z* ^; H |
C.在排骨汤中放入食盐调味3 f8 N) O9 _4 f1 Z9 Z* ^; H | D.鸡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使鸡速成3 f8 N) O9 _4 f1 Z9 Z* ^; H |
下列家用物品中,都用到的材料是( )
A.合成材料 C! S) G6 E3 a& T% ]" a- N | B.天然纤维 C! S) G6 E3 a& T% ]" a- N | C.金属 C! S) G6 E3 a& T% ]" a- N | D.玻璃 C! S) G6 E3 a& T% ]" a- N |
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As的化合价是+3,则S的化合价为( )。
A.+60 S2 Y7 H; R) O1 b& h$ X | B.+40 S2 Y7 H; R) O1 b& h$ X | C.-20 S2 Y7 H; R) O1 b& h$ X | D.+20 S2 Y7 H; R) O1 b& h$ X |
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8 L! i5 X" Y D/ D8 L% i4 Q |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2个氧原子8 L! i5 X" Y D/ D8 L% i4 Q |
C.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8 L! i5 X" Y D/ D8 L% i4 Q |
D.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氦、氧元素的质量比是8︰9︰1︰28 L! i5 X" Y D/ D8 L% i4 Q |
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1 H( b+ W! @5 T |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1 H( b+ W! @5 T |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1 H( b+ W! @5 T |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1 H( b+ W! @5 T |
沈阳查获超过55吨有毒豆芽,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已知6-苄基腺嘌呤激素为白色或类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12H11N5。请回答:
(1)6-苄基腺嘌呤属于 (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每个6-苄基腺嘌呤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3)6-苄基腺嘌呤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 。
(4)6-苄基腺嘌呤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0.1%)https://tiku.21cnjy.com/ 21教育网在线题库
(14分)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以上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
(11分)废铁屑的主要成份是铁,同时还有少量铁锈(Fe2O3),动物饲料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之一如下图所示:
(1)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Fe2(SO4)3+Fe=3FeSO4外还有: ; 。
(2)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3)在实验室中完成操作A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4)滤液M经过操作B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温度/℃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1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3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4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5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6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64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7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8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9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溶解度/g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15.6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20.5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33.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40.4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48.8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55.0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55.3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50.6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43.7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37.2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析出晶体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FeSO4·7H2O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FeSO4·4H2O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FeSO4·H2O 6 F; c8 E X0 K7 Y# Y. G: P6 L |
(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向100gt2℃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4分)下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右图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O8 Q' J9 W" Z, M, W |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O8 Q' J9 W" Z, M, W |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O8 Q' J9 W" Z, M, W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O8 Q' J9 W" Z, M, W |
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BaCl2溶液,不断加入稀H2SO4,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请回答:
(1)P点意义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分)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l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
(1)可观察带到火星的棒香立即 。
(2)写出上述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 H& g$ f; L# ? |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b% H& g$ f; L# ? |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b% H& g$ f; L# ? |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b% H& g$ f; L# ? |
某化学课堂围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9 X' a$ j( S8 U( j6 @ | 测溶液pH 9 X' a$ j( S8 U( j6 @ | 滴加Na2CO3溶液 9 X' a$ j( S8 U( j6 @ | 滴加BaCl2溶液 9 X' a$ j( S8 U( j6 @ |
实验操作 9 X' a$ j( S8 U( j6 @ | ![]() 9 X' a$ j( S8 U( j6 @ | ![]() 9 X' a$ j( S8 U( j6 @ | ![]() 9 X' a$ j( S8 U( j6 @ |
实验现象 9 X' a$ j( S8 U( j6 @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9 X' a$ j( S8 U( j6 @ | 。 9 X' a$ j( S8 U( j6 @ | 产生白色沉淀 9 X' a$ j( S8 U( j6 @ |
实验结论 9 X' a$ j( S8 U( j6 @ | 溶液中有H2SO4 9 X' a$ j( S8 U( j6 @ | 溶液中有H2SO4 9 X' a$ j( S8 U( j6 @ | 溶液中有H2SO4 9 X' a$ j( S8 U( j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