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中小学题库 21世纪教育排课软件阅卷系统
中小学题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试题检索

[地理] 试题检索

  • 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受地形的影响很大。下列地区的交通线路分布特点与地形关系的正确描述是
    A.我国三横五纵的铁路干线受西高东低的地势的影响+ T! ?, @9 b, D; R3 @
    B.青藏高原交通线稀疏受高海拔的影响) L! X4 _( @0 i: V7 M( E9 S
    C.四川省交通线东密西疏受东部盆地西部高原地形的影响4 a+ D3 f Y1 a. ^. d/ L
    D.新疆南部交通线环形分布受盆地影响
    * ^8 ?; d0 U9 _+ J# Q5 F; a

    查看解析

  • 读下图回答:

    【小题1】如果该图为中纬大气环流,S线为地表,S为正南方位,则
    A.G地和H地的气压为热力原因形成的6 Q" \2 L5 C" G5 PB.E—H的高度大于G—F的高度$ U U' ?: R9 _ j* M& i% H9 j
    C.G地的蒸发量远大于H地5 _& W6 h% T: G0 T( ED.G、H地之间吹北风, G2 @) I- K6 `% S/ D4 C/ M
    【小题2】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则
    A当①②表示内力作用时,G为岩浆岩
    B当H为岩浆时,G是沉积岩
    C过程①和②能够引起地形变动,过程③和④不会引起地形变动
    D该循环时间较短时,多发生地质灾害

    查看解析

  • 下图为“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影响该山麓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A.信风% O# R2 N& c, P' E0 _) A' D, L# H B.季风' U! D! Z& ]2 i" G3 O1 Q7 K9 P( f C.西风1 U0 E- d& T6 N* T" ]# K5 C, d D.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影响+ T3 `& ^ g% a( h/ B; f( K3 a N" M. H

    查看解析

  •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

    【小题1】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
    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
    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R$ a" H! `$ N& Q B.①②③④0 F( Q2 V5 ^6 T! V1 S! P C.②③④⑤. V `1 D4 A g1 N' _. H D.①③④⑤5 [# Q/ d7 K2 ^& ^6 C9 N( O 
    【小题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6 H F6 b0 A% Y7 f7 N1 B B.黄赤交角为23.50
    : S! c) X1 N0 ^5 M* C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8 i# T' F% M9 Q# N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H) f+ Q2 R' Y$ U+ D 

    查看解析

  • 下图是在300N正午时,同一高度竖立的物体在冬至日的影长随坡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小题1】形成日影的物体高度约为
    A.2tg64.50$ g+ L9 _* B# ?* h# M4 Y" A B.2ctg36.500 K% E. f6 V8 N# R4 U/ F C.2tg36.50" g; j' O% U3 M! C9 P' e- c D.2ctg64.50
    , _1 X1 A! c/ C# J1 Y7 W9 O6 ?
     
    【小题2】A点的地形为
    A.缓坡
    ! ]4 Q3 L& h2 g# _0 d
     
    B.陡坡1 D4 ?" B( B) d! X4 G4 Z8 C C.陡崖% _4 Z% K8 O- Y1 E D.鞍部$ K2 K2 `8 W7 V 

    查看解析

  •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一中甲图是安徽某地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乙图是该地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两图中A都代表1999年情况,B都代表2007年情况。据图分析:(15分)
    材料一(图6)安徽某地播种面积和产值结构图

    【小题1】2007年,该地蔬菜播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2分)
    A.30%, R/ c+ J" H2 Q: ^. b; TB.40%" S9 b3 c0 I- Q, ^* E, bC.50%" H( c T J# i$ T. e+ SD.60%
    4 E- \0 Q6 `0 L
    【小题2】近8年来,该地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图7)我国11个省(黑、吉、辽、冀、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图

    【小题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        ,(2分)不属于这种布局优点的是        (2分)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H* J+ D& \6 _0 X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9 H, D1 h$ ?+ I3 F& [+ c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M6 K4 ^9 V. g1 i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集中高效的使用1 M8 Y2 N2 A: U. f
    材料三  2008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61.01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小题4】面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查看解析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9分)
    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过亿)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 Z' d; i3 [8 T& b9 F
    可耕地面积
    5 H* _3 R9 ?! h6 j# J1 j" _
    水资源总量
    6 X' R. R8 W5 e* Z, J8 P
    矿产资源
    $ g2 C4 X3 _7 ]1 W
    能源矿产
    * P7 G5 T; @& P `
    森林面积
    5 S0 a7 \" Q+ b E" M
    CO2排放
    V- _" S% N7 e. A
    中国
    # f% b W1 X, X4 T( c% L: A0 j
    15.3
    6 i, S6 G; `' `7 c( ]
    11.6
    8 [6 U h3 [. F1 N' W
    17.0
    - X e; ]- E3 ^: Q' \
    13.9
    , i! i& P. H! @1 H$ H
    4.9
    9 E/ K9 K; h0 M4 a! L& J; P7 j
    25.0
    - h Q! N1 O+ G$ d. ?
    十国均值
    % ]5 M1 D1 f6 d- e( P2 S2 Y
    16.8
    * `. W5 A& ^: d" ?! j5 B
    21.4
    8 Y, e' b. b+ j2 B. ^! X! P* G
    17.5
    2 V1 @* I( M3 B' R
    7.3
    ( a6 g8 H. ?1 `8 M6 W* X+ X7 S
    10.1
    2 W P. X1 ]. E; Y
    17.0
    ! j$ N B+ V! ]3 G" d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 Y# _8 W& P8 Z2 G; B
    国家(安全系数值)
    3 A8 F; h0 L' g( Y. V: d
    高安全度国家(>5)
    % @/ ^6 `7 Z( Z+ R/ ^0 ^
    俄罗斯(3.98)、美国(13.97)、巴西(11.38)
    5 h8 N2 g0 K9 D) Q
    低安全度国家
    (<5)
    / j- E0 S. i1 ]! L& T8 d& `1 a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
    ; ^% J: a O2 H
    孟加拉(3.87)、尼日利亚(3.19)
    $ R5 W9 Z5 R& f( h# \% ?- K
    次低安全度国家(3-1)
    0 V* Z2 d. d* U& C; E' V5 N
    印尼(2.17)、巴基斯坦(1.78)、印度(1.74)、中国(1.73)
    + C2 P0 W: j" _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
    1 \( N* M5 S$ a* O
    日本(0.9)
    7 E$ c+ P% X2 U$ Q) E
    【小题1】印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4分)
    【小题2】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3分)

    查看解析

  •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在90年代,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截止到2002年底,外商在华累计投资中,在86%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4%的资金投向中西部。
    【小题1】简述198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小题2】根据材料,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12分)
    【小题3】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述“双转移”对安徽的影响。(6分)

    查看解析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小题1】图中所示铁路线是               。(2分)
    【小题2】图中甲城镇当初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该地区冬季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6分)
    【小题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

    查看解析

  • 读图8,回答问题。

    【小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
    , D3 V1 @; K0 Z4 a( Y
    B.乙地! _5 F9 \+ i a) N+ Q
    C.丙地, Q b8 L4 @2 I E a D.丁地$ b f3 g$ f. i2 V' T
    【小题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L( @+ P3 U3 i0 D' X5 O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0 f4 K' e) B5 _" I* ^0 i- X
    C.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8 N3 S6 f# G9 X g. c2 M5 H& j+ L! B& J, ]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4 d* c: g i( _ f
    【小题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A.4时40分& S" T1 @, A% H F B.8时40分$ Q5 K; g! L' U+ W C.16时40分$ d/ \- a8 D# V; G D.20时40分$ J ^; ^( D+ Z- [) O& B& ]3 K

    查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