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试题检索
-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云
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愿陛下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查看解析
-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组中任选一题。(5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实迷途其未远, 。
,两朝开济老臣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查看解析
-
下图是今年杭州新推出的特色街区“南宋御街·中山路”的LOGO(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LOGO的内涵。(5分)
查看解析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屈原《渔父》)
(4)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君子之风》)
查看解析
-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2家乳制品“黑名单”后,这一长串的“黑名单”,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家长惶恐不安,体检婴儿挤满医院;超市忙于清货撤柜;乳制品市场陷入“寒冬”,连中老年人奶粉、复原乳都受到连累。而米糊等老牌婴儿食品异军突起,重新得到家长们的青睐;家政公司则盯上了看起来前景不错的“乳母服务”。问题婴儿奶粉,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有企业对外发布消息说,自己产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低于“相关安全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民众很容易以为三聚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只要低于安全标准便可高枕无忧。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在民间俗称叫“蛋白精”。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与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用来生产塑料的,也是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器等不可缺少的原料。按理说,用来生产塑料的优质原料不在少数,唯独三聚氰胺与“蛋白”扯上了关系,还被不法分子加进乳制品中,其中自有原因。
由于蛋白质不容易提取,一般根据其主要成分——氮的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目前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含量。牛奶蛋白质的含氮率约16%,根据国家标准,把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含氮量高达66%,只要往原奶中掺入少量三聚氰胺,原奶的蛋白质含量都会“显著提高”,这便是其“蛋白精”之称的由来。
三聚氰胺含氮量高、低毒的特点,长期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结石婴儿”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纯的三聚氰胺毒性轻微,但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原因,使得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两者紧密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网格结构。人体摄入后由于胃酸的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分离,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最终进入肾脏。在肾细胞中,两者再次结合、沉积形成结石,堵塞肾小管,最终造成肾衰竭。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和成人,由于代谢能力强,经常喝水,结石不容易形成。但宠物及婴儿的肾脏体积小,很容易受到结石伤害。
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18日发布的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部分“问题液态奶”的三聚氰胺含量普遍在10毫克/公升以下。据医学专家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局和中国卫生部门,均对人体摄入三聚氰胺的安全限量进行了科学评估: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食用上述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态奶,如每天不超过两公升(大约为8袋),对人体就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由于食用液态奶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成人病例。
(选自《青年参考》2008年9月23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三聚氰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在民间俗称叫“蛋白精”。 j- d6 `) F4 f0 _4 _" @5 Z0 e' B |
B.它是生产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器等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4 U7 B O$ X* K; [/ X& L |
C.它是一种可以添加到牛奶原液中,用来提高蛋白含量的食品添加剂。+ W: P8 ^5 h& `2 e* V' K |
D.它的主要用途是与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来生产塑料的。, a7 _+ f# c% g5 A3 S% K0 [' O; S0 Y$ O |
【小题2】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聚氰胺的网格结构,在肾细胞中沉积形成结石,可以堵塞肾小管,最终导致肾衰竭。+ ^0 X* a) R% b |
B.婴儿的体型小,肾脏体积小,代谢能力弱,喝水量少,容易受到结石伤害。 @' U1 M# A$ c* M |
C.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结合物,不溶于水,它们会在肾细胞中再次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结合物。% B! M d8 e) A$ h: I; h |
D.虽然胃酸分离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但它们进入肾细胞后会再次结合、沉积形成结石。9 M1 E5 T. Z! ` |
【小题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三聚氰胺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6%,它被不法分子加进乳制品中是为了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蛋白精”。' Y. @" c$ Y7 X5 h |
B.体型较大的动物和成人,由于代谢能力强,经常喝水,所以不会因为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液态奶而导致泌尿系统结石。4 F5 c0 X" g# I7 K8 Y) W |
C.18日发布的检测结果表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部分“问题液态奶”的三聚氰胺含量普遍在10毫克/公升左右。! H* M3 \' ]# Q' H1 X; X |
D.根据人体摄入三聚氰胺的安全限量的科学评估: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食用“问题液态奶”每天不超过两公升(大约为8袋),人体就是安全的。0 J! B' T3 B! Y1 Q |
查看解析
-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①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注:①诎:通“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石父贤,在缧绁中缧绁:监牢- `" a+ J: [& ^* P# M8 M | B.晏子出,遭之涂涂:通“途”,道路! d6 b U; a1 U0 _5 S |
C.摄衣冠谢曰谢:告诉. X0 L5 R. C& T( J1 J | D.拥大盖,策驷马策:鞭打,鞭策6 F& ?" g$ Y, [8 X* f- j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子求绝之速也解左骖赎之3 \2 O B7 ?" e* d6 [: [4 d |
B.然子之意自以为足晏子荐以为大夫, X3 J9 M) b; Z6 E |
C.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a* ^) M+ \' Q" A |
D.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A; Y Z" T _' P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说明晏子能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国王的命令从事。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2 \: U/ R8 f5 H) M |
B.石父虽贤,不幸而为囚犯。晏子遇到他解左骖把他赎出,载回家去,但因晏子“不知己”而被石父深责并要求绝交。# ]1 Y: K1 W- M' j3 b( G |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9 ^# D* S1 Y) W1 [: G |
D.司马迁极力赞美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己的知己。所以,他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此实乃本传之真意。# K3 Z2 H+ ] b8 a; J* N3 S |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3分)
译文: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4分)
译文:
(3)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3分)
译文: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主张作诗要: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试从炼字角度体会颔联中“改”、“迷”二字是如何表现景物特征的。(4分)
(2)试就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赏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魅力。(4分)
查看解析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2. ,何处春江无月明。
3. ,依依墟里烟。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5.子孙视之不甚惜, , 。
查看解析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江水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水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起来,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③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风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④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⑤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允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⑥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①,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⑦2007年5月20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⑧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
【注】①三生石,传说中立在奈何桥边的一块大石头,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小题1】结合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小题2】通观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倾听那涛声”有几层含义。(6分)
【小题3】文中第六段,作者为什么称听涛山为“归根山”、五色巨石为“三生石”?(6分)
【小题4】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查看解析
-
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的语句,给空缺处补上适当的句子。
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
“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
“其实我跟你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