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历史事件类
-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请选出对“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像这样劳苦却又功高,(您)没有被封侯奖赏,就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罢了。$ _1 U" f8 T3 [9 @' j7 I |
B.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了详细的言论,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继续走亡秦的老路罢了。) M5 D6 j: i3 I$ @+ U& N/ _0 S! G Y |
C.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诛杀有功的人,这是继续使秦灭亡罢了。1 X0 ^( H8 I! ^. X |
D.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罢了。; S; ^1 Z6 d! h' E* d2 E, N0 ]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5分)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某公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三国演义》第30回)
曹操如此热情待许攸,许攸接着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qí,一人一马)1 Q0 ]) I* Z: H# ]6 @ |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lù,用尽)6 A+ h; X# V% g3 K, C |
C.范增数目项王 (数shuò,计数)& [( b# _; U! H/ P# D' c* V |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 h5 N0 W' R8 C |
【小题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7 W9 Z: \! L8 Q( E f |
B.不然,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0 A3 h4 Z9 S Y5 Q |
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_7 a! `; `. V% R% C |
D.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P/ `# Y6 d& G) Z |
【小题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N; ?' e' a$ C. L1 V* d |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a; j4 e* h! f8 ` |
C.因击沛公于坐: Q# [ K4 U: X; c |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0 M( j0 J8 j1 H" F |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7 i2 f: V$ D% ?! b& @9 A |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8 a' b) P) Q5 K- e% Y ?. Z. D |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i( Y- ]5 C6 Z# a" _/ ]" b |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7 @: [8 Z" A' M4 j. h% g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S: @" h9 M4 L' [! f3 H/ X |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X3 _: U& A( R3 [7 F( ] |
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Z7 X9 Y) @" O+ P |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1 ]; W% C/ h, e% B& T$ K. Y |
【小题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 e' _" C4 i: ?9 E7 h6 J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b7 V! g; E0 L. j( Q- G4 c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K. S+ i3 T& j9 \ |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Y3 d, Q( U1 H8 H, P: J |
【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1 J6 N/ Y8 h# G" R/ \ |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P3 ?' Q5 a0 Z6 F- c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0 R! C' \, f; P: j |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O0 X4 i4 f2 J7 T4 H7 _2 a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8 c2 ?( c, j# E+ @. ? |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6 g+ N$ J$ I" T2 C |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A$ j) j. Q% N& i! @& b# b |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2 h3 C7 G7 E- H8 G! h4 K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课内古文字词解释。(4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范增数目项王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7.愿大王少假借之 8.常以身翼蔽沛公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部分内容,根据要求答题(5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小题1】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约: (1分) (2)造次: (1分)
【小题2】请说说选段对仁者行仁提出怎样的要求? (3分)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8 W& Z B1 [" K' d0 J |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C" U; K8 @6 R# U T |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3 `, V( P1 Q% N |
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6 L( X5 M4 W) U# J. V8 ^ |
拔剑撞而破之 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每小题1分,共5分)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以其无礼于晋:
(3)大王来何操: (4)欲呼张良与俱去: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