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小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一…·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小题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小题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6分)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材料二

请回答:
(1)广州十三行是(2分)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M j! T; X" _' Q5 @ | B.官营贸易机构/ D2 Q. ]% h; g$ A& j; D |
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 E% J; C7 R; V" T5 c+ Z. g: a |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1 d6 K1 D+ j$ F. H7 V) ^( a% \ |
(2)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6分)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并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明朝蒋以化《西台漫记》载:“我吴市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雍、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织则腹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材料主要反映了吴市地区手工业的生产状况 ②材料说明吴市地区手工业分工较细③材料说明吴市手工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材料说明小户已完全依赖大户而生存A.①②③8 d! ^ J, K e; C' R! J. D9 j | B.②③④; ?! A2 A3 ]$ X1 U9 H9 a( E | C.①③④$ N# X% K. e1 U/ X | D.①②④ Q5 D K' g$ H3 J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结果中不包括( )
A.市场狭小- j( A: ^3 [1 ` | B.原料不足 C7 ^$ e& A* U1 S | C.劳动力缺乏0 K- i6 J2 d; U' S7 @/ P | D.资金短缺7 U* `5 F/ M' H* I1 B: S- d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8 Y# L+ G* F% V* Y, L% U E1 F; K |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e: j& h/ j" E |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2 X; O$ [. C8 L$ S) T" J |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U- M$ I9 h: R$ I- V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7 A1 h( Y3 S' f9 X |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U( Z; @; \! h% P, f |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0 R7 a- h6 K2 G+ e) g |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K7 A* Z3 Y$ g' F7 _/ N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工商业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外商企业+ M/ ?5 C/ b4 d+ S8 N | B.民间手工业! ^2 _; W* ?' U* [ T- d N |
C.家庭手工业5 C9 c+ f% h2 R& V | D.官营手工业3 W0 j+ L$ _, Y3 L) Y3 _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W9 Z/ Y* `0 `. A |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4 _. S3 j0 O# A& V7 A! O |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V: c+ M5 U1 e8 G: i" J" B! Y |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6 M% D. i9 J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 \) c1 h8 e |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 ^. O0 Z. N7 L# X7 S |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I$ P, G& T) @3 U/ M |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Y' Z% W1 j" X! g$ D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
-
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中国未能乘着新航路开辟的东风与世界正常接轨,而是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学界认为阻碍中国“正常接轨”的内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不如西欧国家发展迅速2 J0 X! N: N( g5 ` \" j7 J |
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0 D% ?5 U& M" Z |
C.开口通商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 ]1 j+ g& J& e$ R. P9 Q! d |
D.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P# @4 d0 i3 ] |
查看解析 添加到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