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小题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答: 。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
答: 。
【小题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2分)
答: 。
答案【小题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小题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1分)
【小题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答两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小题2】“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小题3】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点评:第一个小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