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中小学题库 21世纪教育排课软件阅卷系统
中小学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谢邦鹏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三清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时,在众多就业机会中,他最终选择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当了一名一线工人。对于他的选择,许多人不理解,有替他惋惜的,有说风凉话的,但谢邦鹏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三年的时间里,谢邦鹏率领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创新专利,五年里发表中英文论文8篇。谢邦鹏说:“我喜欢在一线工作,那里有我成长所需要的土壤。”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习作例文】
清华博士当电工,有何不可?
对于谢博士今日的工作,“大材小用”是客气的评价,“混得不好”、“没有出息”,可能是很多围观者的真实想法——一个清华博士,怎么“混”到这个地步?这是我国社会需要调整的人才观:给人才设定职业框架,并以岗位的“光鲜度”,论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当前社会评价人才是否“大材小用”,用的是学历与就业画等号的传统思维,什么学历就应当到什么职业岗位就业,如果就业岗位低于社会预期,就是“小用”或者“教育浪费”、“人才浪费”。近年来,博士到中学任教、到生产第一线工作,都被视为“小用”。或者用其说明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身份贬值,等等。
在现代社会,学历和就业不该画等号,学历只反映学生的求学情况,就业则要看求职者本人的职业意愿、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从统计结果看,某一学历毕业的学生,可能更大比例从事某一类型工作,比如博士毕业者,有相当部分从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却不能得出,博士毕业一定要从事某类工作,才是人尽其用、没有浪费的结论。
人才是否“尽其用”,不在于学历身份和岗位的等级对应,而在于职业是否符合人才自身的兴趣、理想,是否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只要职业符合他本身的兴趣、爱好,就值得尊重,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其快乐工作、生活。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再用传统的学历身份观念,来看待教育和就业,会扭曲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教育观和人才观落后于时代发展有密切关系。
更进一步说,学历不应该是身份的象征,岗位也不该有等级之别。在我国,学历身份和岗位等级,限制了教育的多元发展和人才的多元选择。大家都意识到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职业教育成为所有受教育者的选择之一,可是,职业教育毕业生,只能从事被社会认为低人一等的职业,导致大家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都挤破脑袋要进名校。名校情结又反过来维护岗位等级——为何要进名校,不就是因为劳动岗位有等级吗?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我国的教育才会继续产生更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在学历等级之下,学校会通过扩大高学历招生规模、制造学历等级,来刺激社会的学历需求,很多人盲目追逐提高学历等级、身份,不管自己是否有求学的意愿,得到的不是高质量教育而是一个虚无的学历身份;而在劳动等级之下,很多人受“面子就业观”的影响,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可啃老也不愿意找某些工作,或者为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升官、发财——而迷失自我。
回到谢博士身上,他的同学选择从事学术研究,和他选择到基层第一线工作,本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说选择学术研究,就不接地气;选择基层,就很伟大。这些都是个人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国家要努力创造的教育和就业环境是,消除学历身份和就业等级,让每个受教育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自主进行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每所学校由此获得平等竞争、发展的空间。如此,将有利于激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活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的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讲的是一名“三清博士” 选择到基层做工人并获得成功的事。本次作文只要围绕这件事展开评论或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参考立意:(1)毕业于名校的博士生到基层工作是大材小用。(2)刚走出校门的博士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能力,很有必要到基层去锻炼。(3)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或:实践出真知)。(4)大事必作于细。(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6)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7)不走寻常路,活出精彩。(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